给文件“瘦身”就是给落实“加餐”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本站
基层案头的文件堆里,藏着形式主义的“病原体”。有的文件厚度与责任成反比,这种“文件肥胖症”以“正规程序”之名,消解着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成效。
“病灶”在“文件生产线”的源头。部分文件带着“复印机思维”,对上级精神不加消化便“平移转发”,对基层实情不做调研就闭门造车,导致内容“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看似全面贯彻,实则机械落实。部分文件陷入“安全式写作”怪圈,堆砌政策原文彰显“政治正确”,滥用专业术语营造“技术权威”,却将“怎么干”“谁来干”“干成啥样”淹没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的空泛表述中。这类“正确的废话”文件,表面上看构建了工作闭环,实则成为责任传导的“缓冲带”,让政策落实沦为“抽象概念”,基层干部难以抓到重点。
破除基层文件负担,需行“手术刀式改革”。建立文件“准生制度”,出台前严把“必要性、可读性、可操作性”三关,从源头杜绝为发文而发文的“惯性冲动”。推行“文件瘦身指标”,限定篇幅、精简附件、压缩抄送范围,写清操作步骤、风险提示、验收标准,倒逼起草者摒弃“长空假”,直指要害、务实管用。建立“文件效能追踪系统”,为每份文件配备“落实流程图”,让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一目了然。
给文件“瘦身”,本质是为落实“加餐”。当基层干部从文件签收、传达、归档的机械循环中解脱,就能把精力投向现场调研、矛盾化解、群众沟通等“真落实”中。须知,政策温度不是印在纸上的黑字,而是握在手的民生账、走出来的民情图。
来源: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