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 要闻关注
警惕“长期整改”演变为“拖延整改”

发布时间:2025-06-18

来源:本站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一场刀刃向内的作风革命。各级各地积极响应,坚持以上率下、严字当头,在整改中锤炼作风,赢得群众广泛赞誉。但个别地方和单位心存侥幸,把“长期整改”变成“拖延整改”、敷衍整改的借口,让整改工作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严重损害了作风建设成效,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长期整改”本是针对复杂问题、系统性难题所采取的科学举措,意在以长远眼光、持续发力推动问题彻底解决。但部分单位却曲解其本意,工作中将整改时限无限拉长,把原本能够及时处理的问题,以“长期整改”为由束之高阁;整改措施不断弱化,看似制定详尽方案,实则缺乏具体抓手,难以落地见效;整改效果持续打折,问题反复出现,整改工作沦为“空转”。究其根源,是部分干部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妄图通过“拖字诀”蒙混过关,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

“长期整改”演变为“拖延整改”,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诉求长期搁置,不仅降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还会引发群众不满情绪,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这种不良风气会削弱作风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破坏政治生态,让学习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阻碍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长此以往,“长期整改”将失去其应有意义,沦为一句空洞口号,成为作风建设道路上的“绊脚石”。

破除“长期整改”沦为“整拖延改”困局,需多方发力、综合施策。首先,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整改主体责任,将整改任务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明确到时间节点,建立健全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一项整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其次,加强监督问责,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对整改工作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监督,对敷衍塞责、“拖延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强大震慑。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对整改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深入分析根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推动整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反弹回潮”。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就容不得丝毫虚功。对“拖延整改”现象,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把“改当下”与“立长久”结合起来,既紧盯具体问题动真碰硬,又深挖思想根源、堵住制度漏洞,让干部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各级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带头破除形式主义积弊,以“整改不彻底不收兵”的担当,将“长期”的坚持转化为“彻底改”的实效,让群众看到作风建设的真变化、真实效,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执着,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决不让“长期整改”成为作风顽疾的“避风港”。

来源: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