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本站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图
8月31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这项工程已列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2012—2030年)》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是国务院确定的今年加快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涉及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个地级市。总投资606.43亿元,总工期96个月。作为广东最大、国内居前,行业瞩目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面临至少六大行业性乃至世界级困难与挑战我们一起看看6大技术难点都是什么如何攻克。

开工现场
1
复杂水情条件下江库水网
构建与联合调度
西江与粤西受水区的河、库降雨径流时空上均存在差异,通过西江取水泵站、输水线路等工程将西江和高州、鹤地等大中型水库联通,形成“一江两库三分干”的供水格局,构建覆盖粤西4市13区县超大型复杂水网体系。由于水情复杂,如何提高受水区供水保障,如何调配外调水与调蓄水库以达到水资源时空均衡目标,需要展开大范围、跨流域的江库联网联合调度研究,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
2
云开地块多期次复杂蚀变风化带
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
云开地块揭露的蚀变风化带复杂多样,既有常规的源于泥化蚀变的风化深槽,也有较少见的与碳酸盐化蚀变密切相关的风化深槽,甚至有罕见的可被高度溶蚀的石膏化片麻岩,对长距离隧洞施工构成重大工程地质风险。蚀变风化带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是本项目勘察的重难点,需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研究,为工程设计及隧洞支护处理提供重要支撑。
3
穿越复杂地质条件下长距离深埋隧洞
多功能TBM研制与施工
云开地块沿线地质复杂多变,输水隧洞需穿越富水断裂破碎带、蚀变风化深槽区、中高地应力和岩爆地层等复杂不良地质段。为适应上述不良地质条件,TBM设备选型难度大,需研发具备智能感知、防卡、脱困和支护等多功能TBM装备和同步衬砌施工设备,建立适应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等富水断裂破碎地层复杂地质环境下TBM隧道快速支护及施工技术体系,均需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4
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高水压隧洞衬砌
结构研究与设计
工程输水线路长约500公里,隧洞最大洞径8.2米,沿线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云开地块与滨海平原,隧洞高水压问题突出,其中高压隧洞HD值(工作水头与管道内径的乘积)达1420,为国内长距离大直径引调水工程之最,运行期如何控制隧洞受内压裂缝发展,防止内水外渗;检修期如何防止隧洞受外压导致结构失稳等,国内外类似工程建成案例极少,需开展隧洞围岩稳定与衬砌结构相关研究。
5
大流量超大功率离心泵研发与应用
地心取水泵站单泵设计流量22立方米每秒,水泵扬程变幅比达1.3,单泵功率达48兆瓦,具有单泵流量和单泵功率大、扬程高且变幅宽等特点,为世界单泵功率最大的立式单吸单级蜗壳离心泵。国内缺乏160米扬程段相应的水泵水力模型和工程实例,需开展水泵研究,确定指标先进、技术可靠的水泵性能参数及水泵结构,确保工程安全并发挥更大的工程效益。
6
长距离深埋管道智慧运维与保障
本工程通过5座泵站和约500公里管线将西江和沿线水库联网形成庞大供水体系,跨越4个地市,受水区域广、供水线路长、泵站运行工况复杂,沿线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的全面感知难度大,信息系统建设复杂。需进行专门的智慧运维研究,建立集安全监测、应急保障、运行便利等多位一体智慧运维保障体系,确保工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来源:中国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