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 要闻关注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水利部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2-01-24

来源:本站


本报记者 田慧莹 通讯员 赵鹏

  “现在审批业务不用跑腿,采取视频会议方式就能办理,省时省力,太方便了!”日前,安徽省亳州民用机场项目负责人,在水利部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下通过“不见面审查”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表达了对便捷服务的满意。

  “不见面审查”是水利部应对疫情防控、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依托水利部政务服务平台,各地运用函审、视频会议、网评等方式,推动水利政务服务线上“一网通办”,为企业、群众打通水利服务“快车道”。

  2021年水利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任务措施,积极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涉及水利10项重点任务,目前7项已完成,其他跨年度的3项任务也已取得积极进展;行政许可事项由37项合并为24项,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全面推广应用。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水利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关部署,以激发市场活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增添办事便利为目标,紧紧抓住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个‘牛鼻子’,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说。

   推进简政放权

  行政审批“大瘦身”

  “放管服”改革中,“简政放权”是基础,“放”可以产生活力和动力。2021年水利部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坚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前提下,通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加强收费监管等,纵深推进水利简政放权。

  水利部取消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丙级资质认定,积极推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乙级资质、自由贸易试验区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乙级资质认定告知承诺改革,进一步优化取水许可、河道采砂许可等5项涉企许可事项审批。

  全国各地水利系统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大数据共享力度。2021年8月,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格认定事项实现了在线“智能秒办”。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格可通过App(应用程序)认定并完成电子证书出证,实现全流程数字化、零人工业务审批。从20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到急需用证立等可取,水利部改革举措让审批服务“双提速”,为企业解忧纾困,吹响激发市场活力的集结号。

  “高效的涉水审批服务让项目可以按照预期规划顺利开展,公司总部十分惊喜,这让我们生产的疫苗能够更快为抗疫服务。十分感谢!”2021年12月,北京沃森创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表达着感谢,并郑重地把锦旗送到北京市水务局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手中。

  这是在水利部指导下,地方持续优化涉水审批服务流程、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的一个缩影。通过改革审批方式、加强综合监管,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向纵深发力,于细处见效。水利部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审查权限,指导监督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查,确保岸线规范利用。同时,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不同行政区域边界水工程批准由行政许可转为内部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部署水利相关行业协会开展自查收取会费问题;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部直属单位接受中小企业以保函等方式代替现金缴纳保证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改进监管方式

  确保实效再“升级”

  放得开还要管得好,“管”的重点是监管。水利部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运用“列清单、双随机、适度查、重结果”等模式,提高监管精准性有效性。

  水利部指导水利系统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细化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对水利部监管事项、修订监管事项和检查实施清单,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制度标准,确保同一监管事项规则和标准规范统一。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出台相关规范文件,推进采砂管理、堤防和淤地坝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规范化。”

  此外,水利部还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监管,每季度对重点工程水利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对风险预警为红、橙两色的单位、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32家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单位、34家水利工程启闭机生产企业,并公开检查结果;配合长江保护法实施,联合司法部开展长江流域水行政执法监督,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水利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监管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以水利部电子招投标监管系统为中心,以试点地区、单位招投标监管系统为基础的监管“一张网”,加强数据汇总、分析比对和预警,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穿透式监管。

  稳步推进,卓有成效。2021年,累计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3.1万家、从业人员信息60万条、水利工程业绩34万条;抽查认定2018—2020年1386家规模以上取水户超许可取水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查处;公开各类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信息319条,纳入重点关注名单企业140家、黑名单管理企业6家,完成信用修复企业295家……在建立全国统一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的同时,水利部联合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优化营商环境

  跑出服务“加速度”

  检验“放管服”改革的最终成效,在于服务角色是否到位、服务效能是否提升。水利部积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网上办、推广电子证照,提高办理效率,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经营、群众办事。

  水利部全面应用推广许可电子证照,制定取水许可证电子证照标准,督促各省区加快存量取水许可证转换电子证工作,建立全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实现跨省份“一网通办”,研究制订河道采砂许可电子证照标准,完成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第三批责任清单数据共享。

  “以前准备纸质材料、人工跑流程耗时耗力,现在可以异地办理,当天就能拿证了。”在浙江省衢州市政务服务大厅水利窗口取得跨省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的唐先生,连连称赞。

  据衢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衢州市与毗邻的安徽省黄山市、福建省南平市、江西省上饶市三市水利局加强合作,率先在全国水利系统开通“跨省通办”业务,取水单位或个人可在四市范围内任何一地提交申请,办理取水许可电子证照。

  细化工作措施,推进任务落实。水利部修订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和工作细则,将实地核查纳入技术审查内容,优化审批环节;细化水利建设项目前期论证、建设管理、设施验收等环节水土保持要求,提升审批效率。同时,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开设“政务服务”栏目,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审批方式改进。

  经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社会对水利政务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2021年,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当事人主动评价510件,满意率100%;水利部本级采取“不见面审查”项目45个;办结政务服务事项3091项,较法定时限提前办结率95.1%;换发取水许可电子证照41万余份,转换率达94%……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切实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

  砥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再出发。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李国英部长就“放管服”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公布水利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水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在流域管理机构推行行政许可一次申报、一本报告、一次审查、一件批文“四个一”改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完善水利部“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展移动端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这意味着,水利系统将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为目标,以深化水利“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水利监管事项全面实施、建设水利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为重点“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打通为民服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