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 要闻关注
用活改革“加减法” 跑出服务“加速度” --吉林省水利厅全力打造优质水利法制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1-11-12

来源:本站

“原来将近20天才能办完,现在几天就办下来了,办事程序都在网上进行,遇到不懂的可以打电话咨询,工作人员解答很详细,办理很方便!”快速办理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吉林省长春市市民张女士,连连称赞。

今年,吉林省水利厅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为导向,创新水利政务服务供给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了政务服务由复杂繁琐向简便快捷转变。

多措并举探索创新 跑出服务“加速度”

今年,吉林省水利厅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标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探索创新,充实举措,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经营、群众办事。

省水利厅全面简化申请材料,推行“一张表格”办理模式,精简1/3以上申请材料。此外,全面推行“不见面”评审,除涉密项目或涉及敏感信息等特殊情况外,采取专家函审、网络视频会议、线上线下分布式评审等方式开展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对于地形条件简单、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较小的生产建设项目,通过视频资料了解现场情况,不再进行现场查勘,简化审批程序。对于社会投资小型工程项目和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远程互动、视频传递等方式开展水土保持“云查勘”,最大限度减少实地查勘。

省水利厅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积极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实行承诺制管理,实现即来即办、现场办结;进一步简化改造项目及社会投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对小型低风险项目免于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积极探索“一揽子”服务举措,包括免费帮助编制方案、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批次组织自主验收等因地制宜的优化措施,提升水土保持审批便民度。

省水利厅从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和让企业享受优质服务出发,切实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5个事项纳入水土保持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鼓励符合条件的60余家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并按照“开放包容、自律管理、多方监督、信用评定”的方法,引导中介服务机构自律管理,履行承诺。

同时,省水利厅坚持内外联动,将企业自检自查、市县全面检查、省级重点抽查与“吹哨人”提醒、“互联网+监管”等紧密结合,加强社会监督;建立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特邀部分水土保持中介服务机构代表和省级水土保持专家库专家代表担任“省级水土保持监督员”,通过事前征求意见、事中调查咨询、事后反馈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集成服务压缩时限 营商环境再“升级”

“时间对企业和群众而言是成本。行政审批用时过长、速度过慢,会影响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吉林省水利厅审批工作人员说。今年年初以来,省水利厅积极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程序,将采取非承诺制的水土保持审批等事项的审批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压减至7个工作日;将采取承诺制水土保持审批等事项的审批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压减为即办件。

此外,省水利厅开辟水土保持“绿色通道”,在市场公平且不损害相关企业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依规从行政角度对全省交通建设、石油产能、电力建设等项目,在水土保持审批和设施自主验收报备方面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从年初开始,省水利厅积极回应企业呼声,组织水土保持中介服务机构成立“水保之家”,利用吉林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服务群开展“群课堂”,通过点亮“微心愿”、党员“亮身份”,及时回应企业需求和关切,指导解决水土流失防治的重难点问题。同时组织水土保持公益课堂和监管沙龙,协调相关院校和单位联合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搭建全省水土保持学习平台,组织校企结对互助活动,推行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多措并举推动水利法制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探索审批事项多评合一,实现“一份报告、一文申报、一场评审、一次审批”的目标。同时,研究“不见面”办事方式方法,推进3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预审和审批结果电子化,逐步从“最多只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11月10日  作者: 边境 郭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