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 要闻关注
用活“加减”法 水利营商创优“升级”——吉林省水利厅全力打造优质水利法制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本站

“原来将近20天才能办完,现在几天就办下来了,办事程序都在网上进行,不用再到现场,不懂的打电话咨询,工作人员解答很详细,办理很方便!”

9月7日,快速办理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长春市民张女士对此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吉林省水利厅以人民为中心,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认真谋划创新“水利政务服务”供给方式的措施和举措,推进政务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实现了政务服务由“复杂繁琐”向“简便快捷”转变。

多措并举 探索创新

为民服务跑出“加速度”




今年,吉林省水利厅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标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主动加压,探索创新、充实举措,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经营、群众办事。

全面简化申请材料。推行“一张表格”办理模式,精简了三分之一以上申请材料。对于采取承诺制办理水土保持审批、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后续设计备案的,只需要对应填写《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行政许可承诺书》或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申请表》即可,无需再报送其他申请材料。

进一步优化技术审查。全面推行“不见面”评审,除涉密项目或涉及敏感信息等特殊情况外,采取专家函审、网络视频会议、线上线下分布式评审等方式开展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探索实行“互联网+查勘”,对于地形条件简单、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较小的生产建设项目,通过视频资料了解现场情况,不再进行现场查勘,简化审批程序。对于“社会投资小型工程项目”和“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可采取远程互动、视频传递等方式开展水土保持“云查勘”,最大限度减少实地现场查勘。

积极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实行承诺制管理,实现即来即办、现场办结。探索在石油开采等较为集中的特定区域实行区域评估,并将逐步向其他行业推广延伸。进一步简化改造项目及社会投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对小型低风险项目免于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积极探索“一揽子”服务举措,包括免费帮助编制方案、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批次组织自主验收等因地制宜的优化措施,提升水土保持审批便民度。

强化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吉林省水利厅从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和让企业享受优质服务出发,切实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5个事项纳入水土保持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鼓励符合条件的60余家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凡入驻“吉林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全省参与水土保持中介服务事项中享有同等推荐资格,并按照“开放包容、自律管理、多方监督、信用评定”的方法,引导中介服务机构自律管理,履行承诺。

同时,加强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内外联动,将企业自检自查、市县全面检查、省级重点抽查与“吹哨人”提醒、“互联网+监管”等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建立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特邀部分水土保持中介服务机构代表和省级水土保持专家库专家代表担任“省级水土保持监督员”,坚持问计于企业,求师于专家,通过事前征求意见、事中调查咨询、事后反馈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工作在监督中推进,不断提升水土保持政务服务质量。

集成服务 压缩时限

水利法制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时间对企业和群众而言,是成本,更被赋予了一个个主体对更好生活的热情和希望。行政审批用时过长、速度过慢,不仅会辜负群众期待,也会严重影响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吉林省水利厅审批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吉林省水利厅积极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程序,将采取非承诺制的水土保持审批、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后续设计备案等事项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减至7个工作日;将采取承诺制水土保持审批、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后续设计备案等事项的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减为即办件,做到诺即来即办、现场办结,同时强调“是否采取承诺制,由申请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据了解,为压缩事项办结时限,吉林省水利厅特殊开辟水土保持“绿色通道”,在保证水土保持市场公平且不损害相关企业合法权益之前提下,依法依规从行政角度对全省交通建设项目、石油产能项目、电力建设项目等在水土保持审批和设施自主验收报备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此间,对历史遗留项目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并按规定对重大项目施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今年以来,吉林省水利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强化真心、细心、暖心、同心、恒心“五心”理念,坚持围绕便民利民办实事,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为落实的具体举措,深化最彻底的“放管服”改革和最高效的“只跑一次”改革,对水土保持政务服务事项提供“零距离”服务,实现了“零跑动”办理。

从年初开始,吉林省水利厅积极回应企业呼声,组织水土保持中介服务机构成立“水保之家”,利用“吉林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服务群”、开展“群课堂”,通过点亮“微心愿”、党员“亮身份”,及时回应企业需求和关切,指导解决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组织水土保持公益课堂和监管沙龙,协调相关院校和单位联合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搭建全省水土保持学习平台,组织校企结对互助活动,推行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多措并举推动水利法制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吉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推行“四个一”建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受理、一套材料、一文批复的方式办理审批,切实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办理成本。探索审批事项多评合一,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取水许可审批3项的评审、论证、审批归并整合,设置为“一件事”套餐式集成服务,实现“一份报告、一文申报、一场评审、一次审批”的目标。同时,研究“不见面”办事方式、方法,推进38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预审和审批结果电子化,推推动证照模版、印模的电子化制作及上线,完成审批文件、证照的电子化建设,逐步从“最多只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