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来源:本站
城市供水有限公司现有三条供水管线,分别为农安应急支线、玉米园应急支线及德惠应急支线,巡护里程约为204公里。供水管线的巡护工作面临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气候变化的挑战。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巡线工作,确保供水管线的运行安全,成为供水人急需破解的难题。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管线运行管理站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引进无人机,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决了这一难题。
无人机巡护系统采用平台化、模块化设计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配,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具有成本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好、操作方便等特性,特别是在复杂危险的空中活动中更具备独特优势,不受地形限制,可全天候飞行,可实时传输线路的高清图像和数据,能有效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性。尤其在夏季庄稼长高时期及严冬季节,无人机能迅速、安全地完成供水线路的巡护工作,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安全风险。
在玉米园应急支线孙家染坊(空42井室)至南岗村(李家园子分水口)供水管线段,管线上方为耕种区域,有当地村民大棚及农作物,其他季节巡线人员可以徒步巡视,进入夏季农作物长高且密集,附近没有道路可以通行,给巡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无人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巡护人员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空中巡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农安应急支线小南沟附近,是水业发展公司为农安首创集团供水的临时管线,受地形地势影响铺设埋层浅且与排水沟相邻,为供水管线巡护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春季时巡线员可以进行徒步巡护,今夏雨水偏多,由于道路泥泞,巡线人员无法到达现场,这些都难不住巡线员,他们把无人机当做自己的“眼睛”,确保供水管线运行安全。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把繁重的体力劳动、高成本、低效益向解放生产力、低成本、高效益方式转变。代表了科技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供水人运用创新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这种创新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也展现了科技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
目前,管线运行管理站巡线模式已经实现车辆巡、徒步巡、无人机巡的地面、空中立体网络巡护新格局。在今后工作中,管线运行管理站既要保持传统工作模式,也要不断探索新科技、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努力培养创新技能,打造专业化队伍,提高供水保障率,为集团公司供水板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城市供水公司 马大勇